top of page

斯里蘭卡自然之旅


圖/文 Samson So

對於喜歡人文及歷史的旅遊愛好者,斯里蘭卡星羅棋佈的大小廟宇以及國民親切和藹的笑容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當地出產的紅茶、香料和寶石亦極具代表性,然而對於自然愛好者來說這個面積約65000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島國,更是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到底斯里蘭卡的自然生態有何獨特之處?有甚麼可以吸引自然愛好者一訪再訪?


斯里蘭卡位處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特有種比例相當高,該地約16%動物及23%高等植物為全球獨有,新的物種亦繼續被科學界所發現。 斯里蘭卡記錄了超過3500種開花植物(逾20%為特有物種),分佈在島上不同海拔及氣候地區;各類型的生境亦成為各種動物的生活區域,這兒共錄得約110種哺乳類(包括亞洲象、花豹和27種特有種)、約433種鳥類(包括約1/3由印度遷徙到來的候鳥,和34種特有種)、350種兩棲及爬行類、逾240種蝴蝶(當中約10%為特有種)、約124種蜻蜓豆娘(50%為特有種)等。



物種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讓我一直都很希望可以親臨斯里蘭卡,認識這兒的自然生態。作為鳥類愛好者,這兒引人入勝的不只特有種鳥類和各種留鳥,也包括許多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和南亞地區的冬候鳥。


無論是身處香港或是外地,在樹林觀察鳥類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眼耳並用。在斯里蘭卡的國家公園或是近郊樹林的步道之中 ,一會兒要抬頭搜尋樹冠上隱藏的咬鵑,以及在枝椏之間追蹤那忙碌覓食的啄木鳥,另一方面又要留意林底的風吹草動,隨時留意那一閃而過的鶥類和樹鶯。


在云云觀鳥體驗之中,最讓大家忙過不可開交的應該是在林中遇到群聚覓食的鳥群。這種稱為「鳥浪」(Bird Wave) 的現象由多種鳥類組成,鳥群之中不同種類有的在樹冠上層覓食,有的佔據樹林中層,沿著樹幹或枝葉搜尋昆蟲,也有的鳥種會在接近地面之處捕獵被上層鳥群驅趕而下的昆蟲。鳥浪,展示了生物之間微妙的分工關係 (Niche Segregation)。斯里蘭卡的辛哈拉加雨林保護區 (Sinharaja Rain Forest) 是著名的欣賞鳥類群聚覓食的地方,被譽為全球首100觀鳥聖地之一,這裏自1981年開始便有研究人員收集數據,確認了約60種組成鳥浪的鳥種和牠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對於在林中漫步的觀鳥者來說,鳥浪是難忘但可遇而不可求的體驗:從傾聽自遠而近的各種鳥鳴開始,漸漸處身於鳥群之中被超過二十種色彩繽紛的鳥類上下四周包圍,彷如身處在演奏中的管弦樂團之中,又似墜入被彩虹七彩顏色組成的染缸,那時不知是天使落入凡間,還是自己忽然長了翅膀飛到雲端加入飛鳥之列……直到忙碌的鳥群慢慢融入面前那一片綠色,身邊樹林重又回復那似乎恒古不變蒼鬱靜謐,耳中聽到的只餘下自己的急促呼吸聲,但腦海中的鳥音羽影依然繚繞…… 這種既實在又夢幻的感覺非筆墨所能形容,只有親歷其境者才能感受箇中耐人尋味。



除了低海拔的原始森林,高地林區也是認識印度次大陸中高海拔森林生態和的理想地點,當地亦有不少是斯里蘭卡特有鳥種。相比低地森林,中高海拔的氣候可說是更難以預測。自然觀察是尋覓、守候、發現和欣賞的歷程。經過尋覓守候的觀鳥體驗,更令人珍惜,也更令人回味。雖然水氣充盈的霧雨天氣看來只有霧裏賞花的機會,但當水氣散去,晴空萬里,不只讓我們欣賞到高地山區的特殊地貌,原本藏身在濃霧之中的各類鳴禽亦紛紛現身,猛禽亦趁機會乘著上升的熱氣流展翅翱翔,四周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亦帶來不一樣的觀鳥體驗。


有機會來到這個生物多樣性熱點,當然不會只是欣賞鳥類,斯里蘭卡亦是觀察哺乳類、兩棲爬行類和各種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地方。花豹與亞洲象絕對是斯里蘭卡的「旗艦物種」 (Flagship Species),從自然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牠們亦可以被視為「雨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 ,因為要保護這些物種,必需保護其生活環境和相對健全的生態系統,這方式也保護了許多生活其中的其他物種,就像一把雨傘般保護了下方的物種。


全球花豹共有九個亞種,按照種群密度來說,斯里蘭卡是全球花豹密度最高的地區,花豹分佈的國家公園亦常常是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區域,為了人類和動物之間可以保持安全距離並互不干擾,在這些地區進行觀察只能沿著既定路線並使用越野車。從車上進行觀察對於觀鳥者可說是相當寫意,不僅可以覆蓋更廣闊範圍,越野車亦可以充當流動掩體,方便觀察一些較為害羞的物種。

斯里蘭卡的花豹固然讓人聯想到非洲地區的大貓,對於經常在非洲工作的我,斯里蘭卡之行也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濕地沼澤中的水牛和鱷魚展現出野性大地的原始粗獷,樹叢之間大象的身影也讓我彷如回到非洲叢林;幸而還有那正在開屏的雄性綠孔雀和成群結隊的鹿和葉猴,提醒著我正身處亞洲地區。

除了陸地上的野生動物和鳥類,四面環海的斯里蘭卡被印度洋包圍著,自二十一世紀初,多項有關海洋哺乳類資源的研究一再顯示斯里蘭卡賞鯨活動的可行性,該國政府亦訂立了系統化的賞鯨方式,對航速、人口及時間等都有明確的規定,讓賞鯨活動成為了國家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的方式。斯里蘭卡水域除了錄得多種的海豚之外,亦是觀察藍鯨和抹香鯨等巨型哺乳類的著名地方,當中尤以藍鯨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藍鯨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體長可達30米,重量逾140000公斤,曾經因為人類商業捕鯨活動而一度幾乎絕種(原本在南極最大的集團數量甚至已經下降到只剩捕鯨活動前的0.15%)。雖然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有機會逐漸上升,但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只有在5,000至12,000頭之間,現在仍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級別。

2015及2016年我有機會兩度帶領團隊進行斯里蘭卡自然之旅,兩星期的行程考察了濕潤雨林和乾旱灌叢,由高山到低地,自沼澤到海邊,我們一眾隊員共錄得逾200種鳥類,包括7種貓頭鷹和全部34種斯里蘭卡特有種鳥類,還有許多獨特的動植物,過程之中我們不只認識到南亞地區的獨特物種,也了解生物與地理分佈的歷史淵源,並進一步體會自然萬物之間環環相扣的微妙關係。


出國觀鳥或進行深度自然探索已經成為了許多朋友的年度旅遊大計。對於經常在各地自然野地工作的我,總有的地區或國家讓我希望可以一訪再訪三訪,斯里蘭卡正是我所期待再次探索的自然國度之一。


下一個斯里蘭卡之旅已經開始倒數中,期待回來後與大家分享更多斯里蘭卡觀鳥觀自然的體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