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蘇毅雄 (生態協會)
不丹,一直是我希望親身探索的國度,為的是這兒的豐富物種,也為了體驗這個國家的風土民情。不丹位於喜瑪拉雅山系東緣,這個著名的全球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地勢垂直落差由海拔150米至7500米,不同的海拔和氣候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在不丹38000平方公里的國土之中有逾70%為森林覆蓋,而且全球四份之一面積已被劃為國家公園,保護了區內珍稀而獨特的野生動植物。
對於喜歡旅遊的觀鳥者來說,能夠一睹各地鳥類的風采絕對是旅程的重點。不丹境內錄得逾670種鳥類,除了分佈於不同海拔和生境的喜瑪拉雅山系狹佈種,於不同季節亦有機會遇到來自北方或南方的冬候鳥或夏候鳥。
到訪山多平地少的內陸國家,觀察重點當然是各種森林鳥類。鶥類、雉雞類、太陽鳥、啄木鳥、鳩鴿類、咬鵑和犀鳥等是不丹的留鳥,部份物種冬季時會進行垂直遷徙,由高山下降到較低海拔的地區,在春夏繁殖季節時則會各自佔據有利位置,以鳴唱方式宣示地盤。春夏季節亦是喜瑪拉雅山區候鳥到訪繁殖的時段,各種鶯類、鶲類和杜鵑會隨著季候風帶來較為溫暖濕潤氣候而到來,為山林增添不同色彩和音韻。欣賞鳥類除了用眼睛也要用耳朵,無論是乘車或徒步行進,由低海拔的熱帶闊葉森林到中高海拔的針葉林,每一個山林段落都響遍了由噪鶥、奇鶥、鳳鶥、鵙鶥、鷦鶥、太陽鳥、鶯類、鶲類和杜鵑的大合唱。雖然我未能辨認每一種鳴叫聲,但是被樹林環抱,一邊呼吸著喜瑪拉雅地區的清新空氣,一邊浸浴在鳥鳴聲中, 這種脫俗忘憂的感覺已為我帶來難忘的自然體驗。
杜鵑科的鳥類常常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這類既神秘郤又家傳戶曉的鳥類以托卵寄生方式繁殖,雌鳥將卵產在特定的鳥類巢中,由寄主孵卵和喂養,是鳥類中獨一無二的繁殖方式。然而這種獨特的繁殖方式往往被人們誤解為懶惰(由其寄主鳥類喂養雛鳥)和奸詐陰險(杜鵑雛鳥會將巢中其他雛鳥推離鳥巢),其實杜鵑的成鳥主要捕食各類昆蟲,對保護植物有重要作用,而托卵寄生的方式亦微妙地維持了寄主的族群數量,有效維持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不丹之行我在短短一星期之中錄得了9種杜鵑,除了顏色鮮豔的翠金鵑和叫聲鏗鏘的棕腹杜鵑,也包括體型碩大,外貎酷似鷹類的大杜鵑。大杜鵑分佈與歐亞大陸和非洲地區,其典型叫聲「cuc-koo」被用作杜鵑科鳥類的英文名「Cuckoo」(中文名「布穀」亦源自「cuc-koo」)。大杜鵑是不丹的夏候鳥,主要在每年四月至七月在海拔800米-4100米的地區錄得。全球已知的大杜鵑托卵寄生的寄主鳥類約有300種,包括鶥類、鶯類、鶲類、鶺鴒、鴝類、鶇類、雀類、伯勞和鵯類等,所以大杜鵑的分佈亦可以反映地區的鳥類多樣性。當了解杜鵑科鳥類在生態系統之中所代表的價值,下一回遇到牠們時我們或許會更欣賞牠們的繁殖方式的獨特性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雖然森林鳥類是不丹之行的觀察重要目標,但生活在河溪和濕地的物種亦不容錯過,生活於此的鳥類除了紅尾水鴝、白頂溪鴝、鶺鴒和各種鴴鷸類,也包括外型獨物的䴉嘴鷸 Ibisbill (Ibidorhyncha struthersii) 。䴉嘴鷸是水鳥家族中䴉嘴鷸科Ibidorhynchidae 的唯一成員,這類單科單屬單種的生物沒有地域亞種,是「單型科」(Monotypic)物種的代表,在生物學的義意上表示其分支上的獨特性。䴉嘴鷸主要分佈於喜瑪拉雅山系地區海拔1700米-4400米的流速緩慢並擁有大量卵形石的淺水河流。雖然IUCN尚未將其列入受脅物種,但䴉嘴鷸的生境正在快速被人類的採沙採石及河道改造所影響,在部份分佈地區種群已經變得稀少甚至消失,幸而在不丹的國土之中仍然有較為完整的生境,令這種獨特而珍稀鳥種有相當數量可以健康繁衍。
自然之旅讓我有許多機會從多角度認識一個地方,不丹之行除了鳥類和獸類,我當然亦不會放過觀察昆蟲的機會。低海拔地區的森林河溪和沼澤濕地是搜索蜻蜓豆娘的理想環境,而在不同海拔和植被環境皆有搜索蝴蝶的機會。我曾在海拔約1000米的濕地觀察到顏色鮮豔的豆娘,按照我以往的觀察經驗應該是分佈於喜瑪拉亞造山帶(Himalayan Belt)的朱腹麗扇蟌 (Calicnemia eximia),然而在不丹的群落(亞種?)和我在中國雲南所見的有少許不同,不丹的族群的下腹擁有明顯的黑斑;我也曾在海拔約1700米的森林河溪生境觀察到一種春蜓,查遍了我手上的文獻仍未能辨認到物種。不丹這個地區由於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分隔,千萬年來衍生出許多地區的特有物種。不丹暫時尚未有較齊備的昆蟲資料,許多觀察記錄皆需要參考印度、雲南或西藏等已經發表的文獻,這當中仍有許多未能查證的物種,這意味著許多由自然愛好者所提供的觀察記錄都可能為該地帶來重要的科研價值。
喜瑪拉雅地區山多路彎而且海拔有一定落差,往返不丹境內各保護區時要預留相當的乘車時間。不丹的森林覆蓋率很高,乘車期間在路上亦往往有機會遇到許多有趣的物種。即使不是為了追求獨特物種,停車休息期間欣賞壯麗的山巒景致或莽莽林海,與當地居民分享喝茶閒聊,或細看極具地方色彩的小屋或寺廟,也能夠為旅途增加許多見聞,令自然愛好者樂而忘返。